解读量刑情节中的从犯 |
分类:法学论文 时间:(2014-12-12 15:30) 点击:258 |
解读量刑情节中的从犯
犯罪情节中的从犯在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刑法规定的应当型情节即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在律师辩护业务中有特殊的地位,刑事辩护律师应熟练掌握法律、司法解释中有关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相关规定,使从犯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一、量刑情节中的从犯 刑法第27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应用从犯情节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1、共同犯罪中的地位高低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越高,承担罪责越重,其从宽比例就应相对越小,反之则越大。 2、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越大,罪责越重,其从宽比例就应相对小一些,反之就应大一些。 3、是否实施实行行为 从犯亲自实施实行行为的从宽比例要小于未亲自实施实行行为的从宽比例。 二、实务中常见的问题 1、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功能的选择 从犯兼具从轻、减轻及免除处罚三种功能,是法定的应当从宽处罚情节,实践中只要有从犯情节就应当适用。实务中,首先,应综合考虑全案事实,对从犯情节进行定性分析,全面考察从犯情形,选择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其次,充分考虑从犯情节在罪责刑相适应中得到体现。 2、有多名主犯的案件 实践中存在的“不宜区分主从犯”的表述与法理及实践均不符,这种表述的意思是均为主犯。对均是主犯的情形,亦应区别对待。 3、同种犯罪中部分起主要作用、部分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对于此种情况应该,A、最基本的是保证罪责刑相适应;B、保护地位相对较低、作用相对较小的从犯得的最大的从宽处罚;C、对于复杂的共同犯罪,应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充分论证,确定从宽的幅度。
作者 北京博迪律师事务所张学增律师 2014年11月25日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