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一家整形医院3月18日下午在网络上大胆地“全球直播”一女子的隆胸全过程,尽管视频已在女子胸部敏感部位打上些许马赛克,但仍引起众多争议。(3月20日中国新闻网) 隆胸手术跟推广医学知识有关吗?未必!很显然,与治病救人的医学手术相比,隆胸更具有商业气息。因为隆胸对于公众来说,并非必须掌握的常识,也无掌握和监督的必要。既然以美容为目的隆胸,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那么打着“科普知识”旗号,不过是欲盖弥彰,无以遮挡其打广告、做宣传的目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为了推广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秀场表演”。但一切东西太过,则会背离公共道德伦理。将隐私的东西公开化,将个人的秘密社会化,就难以获得伦理的认同。科普知识宣传,必须考量到社会公众的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并考量到每一个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以及社会对此的接受能力,一切不计后果的“宣传”,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目的正当才能决定程序正当,手术直播必须要有道德考量。2004年,央视《中国人口》节目就曾首次“直播”孕妇分娩,虽然节目制作者称是“想用新生命的诞生诠释生命之美,展示女性的伟大”,但节目播出后却遭遇强烈非议。而在2006年10月,英国一场电视真人秀令观众目瞪口呆: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位孕妇实施剖腹产的全过程。节目播出后饱受争议。更有观众认为,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不雅观的电视节目。为此制作公司差点陷入法律纠纷。 其实,直播是否涉及隐私,是否具有血腥场面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谁给予了主办方不考虑受众情感,不计较公共道德的权利?不管目的多么高尚,立意多么高远,但强迫式的宣传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是很基本的人权和道德标准。 如果漠视了伦理道德的存在,则社会规则就可能被“响亮的目的”所蒙蔽。比如,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下,体罚就大行其道;同样,“一切为了科普宣传”,隐私就荡然无存。隐私的“行为艺术”应有伦理观,这样才不至于让社会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