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工问题要采取"零容忍"政策 |
分类:时事点评 时间:(2015-04-24 16:49) 点击:524 |
童工问题要采取"零容忍"政策 法律法规不缺位,童工问题却仍未得到遏制,令人深思。从雇工方来说,也许这就是证明"资本天性"的最好引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培育过程中的转型期,物欲的刺激,坍塌的道德规制,低廉的违法成本,无一不在诱使着这些新时代的"资本家"们。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违法风险也不断加大,雇用童工从地上转向地下,查处的难度也随之提升。 从务工方来说,我们又不能不正视另一个事实。从已曝光的一些童工个案来看,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成为童工并非源于雇主的威逼或胁迫--这种外在的逼迫恰恰主要来自童工们的家庭,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极度贫困的生活。不幸的家庭虽各不相同,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贫困地区却家家相似。这就是多数童工的共同命运。 显然,童工问题与贫穷相依相存,这是童工问题的根源。同时,童工问题还应归咎于一些职能机构的执法不作为。查处"童工"是职能机构的一项"依职权行政行为",这一行为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有所作为的。但从公共媒体曝光的事例来看,查处"童工"事实上有异化为"依申请(或依曝光)行政行为"的迹象--似乎未经媒体曝光,我们的职能部门就找不到那些违规雇用童工的不法厂商了。 近年来,执法领域不断面临这样的窘境。当美国相关机构公布了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我们一些地方的执法部门迫于国际压力才恍然大悟般投入查处;当美国企业自行公布了供应商的违法违规行为(如雇用童工),我们的执法部门还在装作毫不知情,甚至心安理得地看着企业的"零容忍"表演。苹果公司对童工的"零容忍"行动,实则也是对我国职能部门尤其是执法部门的警醒。查处童工事件,执法更应"零容忍".日常执法到位了,才不会闹出执法也要"出口转内销"的笑话。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