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1-04-08 11:35) 点击:545 |
有“沉默权”的原则。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所以在引进“沉默权”原则的同应对此做出一些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的一面。 第二,确立类似“米兰达规则”的警告制度。“米兰达规则”(mirandarules)又可称为“米兰达警告”(mirandawarnings),是警察讯问嫌疑人时的一项重要程序规则,也是“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的延伸适用。按照“米兰达规则”的要求,在羁押讯问之前,犯罪嫌疑人必须被告知:(1)你有权保持沉默;(2)你所说的任何事情都将并且能够被用作在法庭上反对你的证据;(3)讯问时,你有权请一名律师在场;(4)如果你请不起律师,我们可以为你免费指定一名律师,在讯问时为你提供帮助。[13]第一句话是确立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肯定沉默权,便切断了口供与案件之间的必然联系,促使侦查人员不再一味追求口供,而积极寻求其他证据,这样便可减少类似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第二句话是对犯罪嫌疑人慎言的一种警告,是对沉默权的补充。第三句话则是规定讯问时律师有权在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但并未规定讯问时律师有权在场。由于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相比,在诉讼地位和力量上的差距较大,若让犯罪嫌疑人单独面对侦查机关,就容易受到侦查机关的强制,包括刑讯逼供。而律师熟悉法律,清楚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同时律师与了解侦查机关的权力义务,讯问时有其在场可以对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防止侦查机关刑讯逼供。第四句话是有关获得律师帮助的补充。 司法实践中很多犯罪嫌疑人对自己享有怎样的权利并不清楚,甚至是一无所知,确立这样的警告制度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犯罪嫌疑人只有明白自己享有怎样的权利,才能更好地利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所以在强调依法治国,对人权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的今天,实行这种制度是必要的。 第三,确保律师的会见权、确立律师在场制度。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与律师会见权是其最基本的权利。通过会见,律师可以从犯罪嫌疑人那里了解案件有关情况,了解犯罪嫌疑人是否受到侦查机关的不当对待并能为其提供法律咨询。这是律师在诉讼过程中发挥辩护职能的基础。我国刑诉法第96条规定,被聘请的律师,有权在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讯问后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会见犯罪嫌疑人。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也对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最短的时限作了规定,而且指明“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但是侦查机关各自从部门的需要出发,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逻辑结构作出有违立法本意的解释。比如,法律明确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除涉及国家机密案件外不需要经过批准,而他们则规定必须经过批准;最短时限48小时被当作除外条款来执行等等。另外,我国刑诉法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由侦查机关决定是否派员在场。这一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更是被侦查机关淋漓尽致地扩张解释。派员在场成为律师会见的前提条件。按侦查机关内部规定,派员在场一定要派承办人员,其他人员不熟悉案情。由于派员在场的人员的特定性,会见律师须围绕承办人员转。承办人员声称“忙”,律师即无法实现会见权。而迟到的会见,实际上已无必要,律师会见形同虚设。侦查人员在百忙之中安排会见,又事前警告,事后追问,使犯罪嫌疑人与律师之间的交谈毫无保密性可言,更使犯罪嫌疑人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其与律师的交流沟通。 因此,建议我国立法应明确侦查人员的在场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