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正义不会廉价得来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0-06-02 08:33) 点击:468 |
第二十四章 正义不会廉价得来 正义不会廉价得来,但我相信正义迟早会到来。 听她说,她的眼睛在怀孕期间差点哭瞎了,有个富有同情心的私家诊所的医生主动给她开药看病,全免费,好歹把眼睛保住,但看到亮光还是不断流眼泪。而在法律方面,就我肯帮她了,正如那位热情的医生。 有了比较,我自然不能落后于他人。何况助人是种美德,何况我早已打定主意帮她。人的心灵被震撼的时候,沉睡的同情心就会被唤醒。 我把那些乱作一团的资料梳理了一遍,我自问自己若陷入如此困境,断没有她这般坚强。 要别人帮你,首先自己要自强自立。 我临时抱佛脚突击了一下刑法与刑诉法,我不清楚自诉刑事案与普通民事案有什么区别,琢磨了许久,就按民事起诉的流程,整理好证据清单,起草好诉状,整理了几套,交给她。 她说:“谢谢你,谢谢,以后我会连复印费还给你的。” 律师费都不收了,还在乎那几十块钱的复印费吗?我想。 整理好资料,已是下午两点多。天又飘雨。我们匆忙赶往法院,却被告知下午有重大人物来视察,暂停办事。 重大人物?就在猜测的时候,法院的同志从大楼里陆续走出,在阶梯前一字排开,在细雨纷飞中等待,几辆车鱼贯驶进。 第二天,报纸报道了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亲临该法院视察。 我对她说,你运气不错,去立案就迎来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她听了不吭声。 我的帮忙,只限于在后面给点所谓的指点,帮她起草点文书之类。出现在法院那里我是不方便的。 她能说会道,并充满感情和感染力,法庭上肯定与众不同,这一点我丝毫不担心,只要能立案。 过了几天,她打电话给我,说案已立了。 “哦,这么快?”我有些惊讶。 “我找了院长。”她说。 “啊,院长?哪个院长?最高院院长?”我有点吃惊了。 “是的。”她说。 “不可能,你没骗我吧?”我觉得那是件遥不可及的事。 “是的,”她顿了顿,“是骗你的。” “不过,”她又顿了顿,“案子确实立了,我找的是这里的院长。” “喔,你认识院长?”我被吊起的胃口又降了下来,产生了惊奇心理。 “立案时人家不受理,说什么证据不足。”她气气的口气。 证据不足?我蒙了,还需要什么证据?我知道证据肯定说不上充分,但对自诉的当事人来说,立案的标准是否显得太苛刻? “那你就跑到院长办公室去了?”我问。 “是啊,我直接冲上去了!哎,更大的官我还见过,只不过我手头紧,要不这事早就解决。”她有点飘飘然起来。 “吹牛吧你。”我心想,不过还是挺为她高兴,能立案说明已见到了曙光。案件推进到这一步,真不容易。 正在盼望着案件开庭通知的时候,她却接到法院的电话,说案件已转到公安局。 事情这么快出现变数,我们还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 她一遍一遍地往公安局跑。一个弱女子,人生地不熟,靠的是一双腿,一双手,一张嘴,还有那部锈迹斑斑的手机。 拖延了那么长时间,我也有烦的时候,就不接听她的电话甚至挂断她的电话。但她毫不气馁,总在我几乎把她忘掉的时候打来电话,没有丝毫要退却的意思。 渐渐地,我的关注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心态由将案子晾在一旁转到主动询问情况。 她的眼睛状况还是比较糟糕,时好时坏,好在有医生帮忙,她算是比较幸运了,碰到那么多好心人。 其实我出道时间不长,只能帮她打印打印文件什么的,还有,接听她的电话。 我的角色,就是个倾听对象,一个最好的倾听对象。 这过程中她遭受了很多冷遇,但她还是依然坚持跑,公安局局长终于在百忙中接见了她,她把这消息告诉我的时候,高兴得嗓音在电话中变得很尖锐,希望又开始向她招手。 一个多月后,干警带她驱车两百多里去调查,那里是她怀孕的地方,周围群众多少知道这件事。 后来我不止一次对她说,你创造了多项记录,包括干警带你到外市去调查。像她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基层发生,哪有那么多警力去管呢? 她已不再想像结果如何,因为我早已告诉了她,她是不可能追究到他的责任的。我消极的话并没有对她造成多大的打击,她铁定要在这里战斗下去,直到弹尽粮绝——她注重的是过程。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她没有感到一丝的人间关怀与温暖的话,她才真的会心如死灰。为了维系她对社会的最后一点点期盼,我必须尽力帮她,尽管我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 临近中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送盒月饼给她,后来想想,算了,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那是真正的财富。 我以为案子可以向前推进了,便没有再关注,相信她可以跟进得了,到了2007年初我打电话给她,却得到一个令人始料不及的消息——她老公在老家起诉她离婚,因法院找不到人,经公告后判决离婚。 想不到出现这样的结局。 公安局那边她也不跟进了,因为没有生活费,得去打工,而她眼睛不好,没什么单位要她。断断续续地,她推销过啤酒,帮朋友卖过衣服,都只做了很短时间。 我劝她放弃,专门医好眼睛再去找份工作更实际,我不止一次劝过她放弃。 如我是她,也许早就放弃了;如我是她,也许依然会坚持到底,因为外人还不曾深刻体会她的痛苦。 她却如释重负,说离了也好,她早就对他死心了。她的表情一定很复杂,我无法看到,但可以想像。 当初她应该还有爱,只是爱极生恨,还掺杂了对第三者的憎恨;现在呢,只有恨没有爱,也可能爱与恨都没了。 她之前也问过我,如想离婚怎么办?那是在案件出现挫折的情况下,她流露出的想放弃的念头,多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我劝说她,追究重婚罪是很难的事;你想离婚也不容易,第一次不行要等第二次,你连几百元的诉讼费用都交不起,怎么去离啊? 我没有立刻允诺我会帮她离婚,包括垫付那些对我来说也算不菲的费用。同事说世上那么多不平事,你帮得了多少? 她曾经向我借过几次钱,我很惊讶,如果这样帮忙的性质就变了。春节前她再次恳请我借她一百元,说是要给房东交房租,否则春节前就不能住了。 不能住?那搬到哪儿去?人行天桥上?马路边?我不敢想像,只一百元,对于她而言是生存的资本,也许不是真的,但我只能当真。 我自己打车给她送去,为她节省几块钱的路费。我不忘补了句话:这是我借给你的,有钱了得连本带利还我啊! 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过了几天,她来电话说准备坐火车回老家去了,帮忙她父亲打理生意。她父亲是个小厂的厂长,申请了十几项专利,都是实用型的发明,她给我看过那些专利证书的复印件。 她的工作就是帮父亲转手那些专利权,她说她小时候父亲与母亲离了婚,脾气很暴躁,和她姐妹俩关系很差,从没有接济过她们。 现在也许父亲年纪大了,找不到可靠的人帮忙,渐渐接受了她们,也开始接听她的电话。 她强调父亲最长时候和她聊了有近半个钟头,兴奋的口气。 末了,她说回去后会跟我联系,并再次不断地对我表示感谢。 我帮了她什么呢?其实什么都没有。 我衷心祝福她一路顺风。 她终于回家了。 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任何人在家的怀抱里都是个小孩,生活从家开始。 执业初期没有什么大单的业务,最多是小额的查询,尤其是工商查询,同时还有户籍、房产、土地和车辆等资料的查询及民事调查。 我跑了很多地方很多部门,大多数时候是打摩托车,坐公交车,日晒雨淋,经常是上气不接下气撞进办公室,估计脸色都是苍白的,因为我要争取时间,节约时间对我而言就是节约成本。 尽管调查琐碎甚至还要受气,但为日后办案打下了很好的技能基础。律师技能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从一系列最基础的调查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