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小案点燃希望的火光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0-06-02 08:30) 点击:250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低头做小案,那是你信心的源泉,也是你积累的开始。 2006年上半年,我又拿了父母的钱去交律师管理费,律师事务所也很照顾我,有几年的管理费都免交了,有一年老刘还帮我交了保险费,我心存感激。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广州的女孩的电话,说她父亲起诉她母亲要离婚,而父亲和其他女人在本村生了个男孩,她想帮助母亲告父亲重婚。 她委托我去查那个男孩的户籍资料和学籍资料作为重婚证据。 户籍调查还容易,到公安局户籍科或下面的派出所就可以调取,而学籍能否取得是件不确定的事情,我只能去碰碰运气了。 天蒙蒙亮,我坐上小艇出发了。那个村离市区很远,中间隔着海,要坐船或小艇过去。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大致有了个底。估计校长是戴着厚厚的眼花镜、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已累得腰像把弓的样子。他也会抽烟吧?我备了一包烟准备方便的时候递给他,这样会拉近与他的距离。 小艇如燕子般在海面上划过,透过残破的玻璃窗,我看见浪花飞溅,朝霞满天,宽广的海面银光闪闪,海鸥在自由飞翔。 上了岸,我搭摩托车直奔村小学,很快就看见几间平房坐落在葱翠的田野中,平房四周围着矮矮的泥墙。 琅琅的读书声充满整个周围。我悄悄在石板上坐下,一个正在扫地的年轻女子走过来,问我有什么事。我说要调查一个学生的学籍情况。 她走进教室,叫出了一个更年轻的女子,应当是老师了。我把情况说了,并递上证件,年轻教师说,这个学生这学期刚办理退学手续,学籍表是有的,但—— 刚才扫地的女子插话了:拿去复印吧,回来盖个章。 我才意识到她就是校长! 学校惟一的男教师开摩托车载我到镇上复印,然后载我回来盖章。大家凑在一起,有说有笑,女校长说,在这吃了饭再走吧,回去都要一点多了。 我应是稀客,作为去调查的律师,能受到如此的厚待实属难得。 小时候村里请人来唱大戏,每位戏剧团的成员都会被分配到一户人家,受到贵宾似的待遇。有一年我家来了位英俊潇洒、彬彬有礼的小生,奶奶到处找好吃的东西给他吃,戏唱完了,分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至今奶奶还惦记着他。 而我,在淳朴的乡村小学教师的眼里,也许如同小时候见到过的那位小生。 隔几天后,为取得村委会的证明,我再赴那个小村庄,却扑了个空,原来村委会办公楼不在本村,而是在离本村较远的公路旁,我找到了村书记,向他说明情况,请求帮忙开个某人与某人长期共同生活的证明。 书记说,我们开个会研究一下,你先到外面等等。他很客气。 我从昏暗的办公楼出来,到对面的加油站与人瞎聊,不安地等待着。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看看手机,已是中午十一点半了。 我起身,在村委会办公大楼外焦急地徘徊。又过了半个钟头,紧闭的大门终于打开,我迎上去,心里忐忑不安,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书记说经讨论,不适合开证明,你回去吧。 预料之中的事。没有关系,我已告知过当事人证明开不了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个调查,当事人付给我一千五百元钱,对我评价甚高,在寻找到我的那个网站以头条新闻的方式给予感谢。 接着,我又受某咨询公司的委托,做了关于某人户籍情况、治安处罚记录、刑事处罚记录的调查。我跑到公安局法制科室、治安股、刑警大队和该人的单位亲自去了解。 我不认识任何人,我以前从没做过此类调查,心里也是一点底都没有,但我不能退却,先把案子接下来,办不成,就当成一次旅游。 我不断地去问,找对地方后反映情况,最后是诚恳地请求开具证明。结果也如愿以偿。 我从这次委托中又取得了一千多元的酬劳。 就这么两个小案收入近三千,一不留神,超线肯定没问题,接近普通公务员收入水平。 但你不能保证下个月又是这个水平,也许更好,也许更糟糕,回到零点是正常的事,律师职业就是如此。 我奢侈地幻想了一下日进斗金的境况,最后还是决定诚心诚意投入考公务员的准备之中。我铁了心要考它,惟有它才能改变目前的境况。 在我苦苦挣扎就要被海浪席卷而去的时候,就在我真心复习备考公务员的时候,老刘向我扔来救生圈,他说,我给你发工资吧。 就这样,我在进所三年后成为了领薪助理,不过这个考察期也够长的,我都几乎要断气了。 就如刚进入律所的时候不讲任何待遇一样,我也不提什么时候发工资,工资会发到什么时候,我只知道这几个月会领到固定数额的工资。 但我意识到工资肯定不会发太久,老刘抛来的这个救生圈的气很快会用完的,我要么再继续晃荡,要么寻找到门路在救生圈漏完气之前赶紧逃命。 救赎,从2006年5月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