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和赠与是一样的吗,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 |
分类:时事点评 时间:(2013-01-16 02:44) 点击:1075 |
彩礼和赠与是一样的吗,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 导读: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彩礼和赠与混淆一谈,那么彩礼和赠与是一样的吗,有何区别呢?彩礼是不是同赠与一样特殊情况下不能要求返还,到底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呢? 一、彩礼和赠与是一样的吗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彩礼的含义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并非任何的赠与都可称之为彩礼。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必须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其具有明显的风俗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称彩礼为赠与,二者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想要区分彩礼与赠与,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赠与对方财产性利益时是否基于当地的风俗。 (二)是否是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 (三)财产性利益是否为不得已而给付的而婚前赠与可以分为婚前附属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婚前附条件的赠与是指以缔结婚姻目的为前提条件而向对方赠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婚姻关系无法缔结,即使赠与的财产性利益已经交付给对方,赠与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返还。但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恰恰相反,一旦财产性权益已经交付便不能要求返还。 根据彩礼的目的性,在实践中对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一)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二)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三)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了彩礼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返还的处理原则。即“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究: (一)决定结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例外);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例外)。 (二)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 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则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给付彩礼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双方并未真正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双方登记结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 (三)彩礼返还适用的诉讼时效问题。 彩礼的返还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即两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权利受到侵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开始。因此,此类纠纷的起算,有以下几种情形:如果双方没有缔结婚姻关系的,给付人应当及时履行自己的权利,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对方拒不返还的,诉讼时效开始起算;如果双方登记结婚的,自其解除婚姻关系之日起,给付人就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实践中,给付彩礼并不单纯的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事情,常常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往来。考虑到问题的特殊性,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可以由双方首先协商解决,如果不能达成合意,可以在律师的帮助下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和家庭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