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 时刻绷紧廉洁弦 |
分类:案例集锦 时间:(2010-05-26 02:39) 点击:598 |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项目、资金监管到位,如何保证每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如此重压之下,怎样实现廉洁灾后重建的目标? “不能房子建起来了,干部倒下去了。”两年的灾后重建,成都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廉洁工程”, 为保证重建项目的优质和参与重建干部行为的规范和廉洁设置“双保险”。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成都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以实际行动作答。 教育:腐败“零容忍” 关键词——廉政合同、廉洁承诺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工地旁,“廉洁救灾、阳光重建”的宣传画扮演着无声的哨兵;通往都江堰、彭州等地的高速公路入口处,“加快灾后重建 打造廉洁工程”的标语提醒着来往行人……在成都的灾后重建中,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构筑着有效抵御各种诱惑的坚固防线。 而相比面上的教育,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更加注重针对性强的特色教育—— 对建设项目多、资金使用量大的“敏感”地区和部门,仔细分析廉政风险点,结合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一制定“个性化”教育“菜单”; 把法律界限、案例警示和灾后重建的政策作为重点,通过培训和讨论相结合,进行政策交底和警示教育; 为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廉政建设,防止灾后恢复重建这项大工程受到“蛀虫”侵蚀,凡是政府财政和捐赠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都要签订廉政合同,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必须签订廉洁承诺书,并纳入党风廉政目标考核。 “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签订、执行廉政合同的,纪检监察机关将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建设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问廉;中标单位中标后,没有按规定签订廉政合同的,建设部门不予颁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如果说廉政合同为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廉洁上了一把“锁”,那么要求重建项目单位负责人签订廉洁承诺书则算是上了“双保险”。 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环节责任人员加强廉洁宣传教育;相关单位将廉政合同的公示和教育情况与工程建设资料一同保存备查——这也将教育和监督的关口前移到了重建过程中的最末端: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灾后重建中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 制度:把握“权力点” 关键词——刚性 制度 体系 灾后重建,每个项目动辄上千万、超亿元。这么大的资金量,这么多部门、单位,如何做到干事不出事? 中央对灾后重建监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成都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做法之一就是,立下刚性“规矩”,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用制度的钢索铁线,为重建资金物资安全、为干部廉洁重建构筑起保护的屏障,为恢复重建的全过程提供坚不可摧的纪律保证。 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时间”是最宝贵的,“速度”是最讲求的。一边是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永久性安置房的热切期盼,一边是政府性投资项目政策法规的刚性要求,实现“又好又快”,不仅需要只争朝夕的速度,更需要规范有序的保障。 制度就是“轨道”,在“轨道”上运行,不仅顺畅,而且安全。 从建立制度到健全体系,地震发生后的两年来,全市各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加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监管管理、使用和监督的制度、规定,数十近百个。 为了有效遏制“恶意低价抢标”现象,市监察局牵头市发改、建设等部门,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有关事项的规定》文件,对招标报名、资格审查、评标过程、围串标行为及处罚措施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出台了《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全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监督管理工作任务分解到20个市级部门,明确职责任务,完善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确保监管不留空白和死角。 监督:紧扣“风险点” 关键词:资金抠“流程” 项目查“户口” 有了刚性的制度,必须下大力强化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督。廉洁重建,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检查。 说起监督,就不能不提重建监督的一大特色——介入监督、全程监督。 “监督不是‘站在旁边看’或者‘出了问题查’。”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灾后重建的特殊要求,不允许等出了问题再补救,监督的重心在前不在后、在防不在惩。 为把重建项目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工程,我市建立健全了灾后恢复重建监管机制,将网上专项执法监察和常态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将信访重点查处和经常性抽查结合起来,使监督检查达到与项目建设同步展开。 对各种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重点抠“流程”,确保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专款专物专用、公开使用、重点使用、节约使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不及时到位和随意安排。 对重建工程项目立项、报建、招投标、施工监理、施工验收等环节工作情况的监督,关键查“户口” ,“查开工、查投向、查程序、查内容、查资金、查管理”。 灾后恢复重建开展以来,我市按照省委要求,开始了直接向重灾区(市)县派驻工作组的有益尝试。来自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发改、建设等部门的近 300名干部,组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和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多个监督检查工作组,深入项目、深入工地,及时发现并督促纠正存在的问题。 市纪委还从市级相关部门、中介机构、社会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中,抽调一批懂项目决策投资、招投标、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项目资金拨付和管理、国土及规划手续审批、环评手续审批和城镇房屋拆迁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建立专项治理项目监督检查专业人员库。也许你会看到,灾后重建的工地上:监督检查的,不都是纪检干部,很多还是高级会计师;招投标现场,监审人员必到场,而且全程把关。 地震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灾后重建项目招投标专项执法监察156次,共查处和纠正违规招投标问题39件。 创新:互联网监督 关键词:网上公示 电子档案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管。为充分发挥社会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监督,专门在成都公众信息网上建立的成都市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接收分配拨付情况公示网站,集中、统一、规范地向社会公示救灾资金物资接收分配拨付信息11万余条,公示3618个项目情况,切实落实中央“向群众交一本明白账”的要求。 成都市纪委监察局先后开发了灾后重建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数据库,建立了《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监督网》,并链接到互联网成都门户网站,以市政府名义制发了《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网上公示管理办法》和《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网上公示管理办法》,要求凡是使用政府投资和国债资金的项目必须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凡是政府投资的灾后重建项目,都可在成都市纪委、市监察局网站(www.cdbos.chengdu.gov.cn)上找到它的“电子档案”。从招投标、施工进度到项目竣工验收信息,广大市民都可随时了解到。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审批立项、建设招投标、施工进展、竣工审查等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成都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监督网自今年年初开通以来,已在互联网公示扩内需、灾后重建和其他政府投资项目达3638条(类)。市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公示办法正式出台之前所暴露的问题已向相关单位发出了整改通知,并将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网上公示适时开展网上专项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对未按规定进行公示和处理咨询投诉不及时的行为进行督促整改,并将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效能问责。 本报记者 李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