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个人简介

李小军律师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大学本科学历。自 2001年以来就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法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李小军律师擅长办理各类复杂的民事、经济、刑事、行政等大小案件。截止目前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解决法律纠纷数万件,为当事人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李小军律师法律知识扎实,口才极佳,执业至今获得多项荣誉及良好口碑。李小军律师目前担任北京中银(厦门)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系厦门市思明区第五届商会理事、《厦门商报》台商周刊特邀点评律师、《厦门晚报》政法特刊特邀点评律师,厦门市“打黑除恶办公室常年法律顾问等。李小军律师执业之余潜心参与写作及法律研究,参与撰写的《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一书(2009年出版)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在律协每年举办的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得过多项优秀论文荣誉。“为当事人的最高利益而奋斗”是李小军律师的座右铭!

 

 

免费咨询热线:13599508619

文章分类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区别

分类:诉讼交流    时间:(2012-08-01 17:07)    点击:821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区别

 

引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显而易见,两部法律在同一问题上分别使用了“监护人”和“法定代理人”概念,由此引发了我们及老百姓对两个术语的不同理解,也给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本文现对二者作粗浅分析,以解大家之惑。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监护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就未成年人来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亲属、朋友或者有关单位担任监护人。

代理原本也是民法上的制度,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民法通则第六十四条规定,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代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则逐渐扩展适用于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主要包括:申请行为,如申请国家专利;申报行为,如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诉讼行为等。这些行为的代理,除适用特别法的有关规定外,一般都可以适用民事代理制度的有关规则。

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是国家基于保护公民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特别需要,而作出的关于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体有权代理他人为某些法律行为的制度,通常适用于被代理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七条作了进一步解释,在诉讼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可见,无论在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诉讼法律关系中,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都是一致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监护人一旦确定,在民事活动或者诉讼活动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即作为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民事活动或者参加诉讼,二者只是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称谓不同,在范围上并无区别。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使用场合不同,在诉讼法律关系中应当使用法定代理人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范围虽然是一致的,但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使用。监护人的概念是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的,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二是抚养、照顾、管理、教育被监护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吸毒、卖淫等行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三是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活动以及有关诉讼活动等。根据民法通则及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有关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可以看出,在我国法律中,监护人的使用范围要比法定代理人的使用范围广。在有关描述、说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或者对其抚养、照顾、管理、教育以及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等法律关系时,使用的是“监护人”。只有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参加诉讼时,才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且,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法律关系中,也只能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是“监护人”。特别是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其意思更为明确,即在诉讼法律关系中,虽然还是监护人,但监护人是作为“法定代理人”参与诉讼的,法律称谓为“法定代理人”。因此,对于“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来说,虽然本质上是同一人,但必须注意二者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使用,不能混淆。

不过,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对“法定代理人”的定义却是值得研究的。根据前文分析,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的范围是一致的,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且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等是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而刑事诉讼法将“法定代理人”定义为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将父母、养父母与监护人并列,给人以父母、养父母不是监护人的感觉,这在表述上是不太科学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涉及到监护人的条文,统一的表述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不妨借鉴这一写法,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为何使用了“监护人”,本人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一章是其主要内容和重点规定的对象,目前是规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照顾、教育、管理、关注等法定监护职责,因此使用“监护人”更贴切,更妥当。如果单单第五十六条使用“法定代理人”而不使用“监护人”,将会使整部法律中的术语无法保持一致,也与其他条文显得不协调,因为法定代理人用于诉讼中较常见。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李小军律师提供“交通事故  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公司法务  刑事辩护  债权债务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李小军律师,李小军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李小军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599508619,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李小军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厦门律师 | 厦门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李小军律师主页,您是第39315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