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情形 |
分类:诉讼交流 时间:(2015-09-24 16:31) 点击:443 |
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情形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称为“绝对不起诉”(或“法定不起诉”); 2、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不起诉,称为“相对不起诉”(或“酌定不起诉”); 3、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不起诉,称为“存疑不起诉”(或“疑案不起诉”)。 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据此,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固有、基本的权利,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对其加以非法剥夺和侵害。但国家在行使司法权力时,难免会使少数无辜公民的权利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应承担责任给予赔偿,从宪 法角度上讲,这种赔偿实际是一种恢复和弥补。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最终法律评价只有两种:有罪与无 罪。如果现有证据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只能推定其无罪,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对其所作的撤销案件、存疑不起诉或宣告无罪,实 际上就是对“没有犯罪事实”的法律确认。另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应视为对案件作 出了无罪的决定。检察机关在批捕时即便有部分可以证明有罪的证据,但如果在起诉时仅凭这些证据仍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在法律上不 能认定有罪,应按无罪处理。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采取了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就是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应当给予赔 偿。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