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取保候审程序 |
分类:时事点评 时间:(2015-01-19 14:00) 点击:240 |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取保候审程序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主要表现在: 1、无合法经营资格的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签订购销或加工承揽合同,骗取定金,预付款或材料费; 2、利用中介机构签订转包合同,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虚构工程合同,骗取工程预付款; 3、合同双方恶意串通,利用合同将国有或集体财产转移或据为己有; 4、本无履行能力,弄虚作假,蒙骗他人签订合同,或是约定难以完成的条款,当对方违约后向其追偿违约金。 二、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是单位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对该单位在对外交往中的诈骗行为是明知的,默许或指使的; 2、是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基本归单位所有。 只要符合这两条,就可以认定是单位诈骗。 四、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行为人主观上如果没有上述诈骗故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时,则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合同诈骗罪的取保候审的条件有: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合同诈骗罪的取保候审的程序是: 1、申请取保候审。被羁押的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决定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4、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