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重庆渝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地址:重庆忠县简介

     重庆渝典律师事务所吴远国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现重庆渝典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于一九九九年七月被中共忠县县委被为优秀共产党员,二0一四年一月十日被忠县司法局和忠县律协分会被为优秀律师,二0一五年七月被中共重庆市律师协会被评重庆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

代理刑事案件辩护、民事诉讼代理及行政诉讼,为各类公司、企业、个人及政府团体担任法律顾问。接受法律咨询服务及各类非诉讼业务。

曾于2012年代理黄XX故意杀人罪成功辩护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2013年代理重庆X担保集团诉重庆X供电公司代位权纠纷,重庆X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担保集团要求重庆X供电公司支付4000万元债权;代理陈XX电信网络犯罪无罪辩护一案!2022年代理谢XX网络诈骗成功改判一案!2022年代理浙江省刘X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功判处缓期一案!

地址:重庆忠县忠州镇大桥路62号2楼,重庆泰源(忠县)律师事务所,电话:13224922468。微信号:280338926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捂好钱袋子!重庆警方公布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例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21-01-17 05:46)     点击:29

捂好钱袋子!重庆警方公布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例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网络科技已经成为每一天不可缺少的元素。无论是投资理财、婚恋交友、招生求职等等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而不法分子更是看中网络世界的纷繁复杂,布下层层陷阱,让人一不小心就跌入深渊。

  据了解,在如今警方严厉打击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高发态势。对此,高新警方就近期辖区内高发的几类诈骗案件进行盘点,以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防范,提高防诈反诈意识。

  打着贷款幌子 骗取公民钱财

  在电信网络诈骗中“网络贷款”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诈骗形式之一,且目标多为在校大学生和投资创业人士。

  不久前,高新区虎溪派出所接辖区某高校在校学生小王报警称,自己在网上贷款被人骗了30000多元。

  原来,此前某天小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贷款广告,正好急需用钱的他便不假思索的添加了对方好友。在推荐下,小王下载并注册相关APP,随后对方又给其发送一张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登记,其中就包括公民个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等隐私信息。

  填写完成后,对方假意说需要对小王提供的银行卡进行风险检测,需要小王缴纳2000元检测保证金,并表示这笔钱之后会全额退还。小王并未多心,而是继续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本满心欢喜等钱到账,不料却等来通知称其银行卡信息填写有误导致账户会被有关部门冻结的消息,需再转款4000元进行解冻才能将平台已拨出的贷款入账,以及退还保证金,否则将承担严重法律后果。

  看似严苛的程序加上言语的威胁,受害人小王殊不知早已落入不法分子圈套。此后多次的“转账失败”和骗子所谓的“沟通协调”,以及后来微信被拉黑,最终导致受害人被骗30000余元,等其醒悟过来为时已晚。

  赚钱走捷径 刷单风险大

  如今,“刷单兼职”被骗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始终有人却因想着赚快钱而落入圈套。在警方了解到众多报警人中,年轻网友占了绝大比例。

  日前,高新警方接到辖区群众周某报案称,自己在网络刷单兼职时被骗了2万多元。今年20岁的周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平时的经济来源除父母给予生活费外,自己也会做些兼职。一天,在网上冲浪时,周某偶然看到一则刷单兼职广告,于是立刻联系上了所谓的“工作人员”。一番交流后,周某和“工作人员”互加微信,不久对方发来一条链接,“在引导下”周某打开了链接并进行账户注册。对方告知受害人注册后就可选择不同金额的项目刷单,返费也能及时入账。

  一开始刷的都是20元、30元、50元金额的小单,并且投入金额后,自己账户立即有了返费,于是周某掉以轻心开始了一次次的刷单。

  随后,“工作人员”又发来一条2000千元的刷单项目,并告知受害人刷完这单后,必须要接着刷三至四个上千元的联单才能统一返费,否则违反规则便不能获得返费。所以这样的套路,使得周某既想赚钱又害怕是骗局,短暂思考后其还是选择继续刷单,导致了最后近万元的损失。

  捂好钱袋子 莫轻信网络投资

  在高发的诈骗案件中,网络平台投资理财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且多数受害人损失金额巨大。这类案情的套路在于,骗子前期会大肆造谣,发表各式各样网上投资赚得盆满钵满的消息,诱人上钩。对于一些手里有闲钱又想发财的网友而言,看到这类消息难免不“心动”。

  于是立马中了不法分子诡计,添加微信或者QQ好友,不久便会被拉进了某个所谓的“经验分享群”,而群里全是充斥着各种“恭喜某某今天赚了多少钱”、“祝贺某某喜提名车”、“谁谁谁又换房了”的虚假消息。

  看似大家收获满满,其实除了受害人,其余人员全是骗子。在“群友”狂轰滥炸式“洗脑”下,受害人开始信以为真,于是就根据群里客服的指示,在相应的APP上注册账户开始投资,几千上万往账户充值,每天也看到账户中的余额成倍的增长,但由于贪念,不断往里继续充值形成恶性循环。

  到最后,受害人才发现所投资的平台是一个虚假的平台,后期根本无法提现;或者前期能小额提现,后期都会因为各种借口无法退款,而此时的“经验分享群”里的群友们也早已不知所踪。

  今年年初,向高新警方报案的张女士就是因为中了这样的套路,在一周之内损失了20万余元,悔恨不已。

  冒充好友急用钱 核验身份有必要

  今年18日,就读于某艺术类院校的李同学向高新警方报案称,自己在QQ上被人骗了钱,求助民警。

  原来是前一天晚上,小李在学校寝室突然收到好友王某的QQ信息,对方以家人突发疾病急需用钱医院无法刷卡,自己微信转账又被限制为由,让小李发来自己的银行账户,并承诺会先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向其打款,等收到钱后再由李同学给自己家人微信转账。并未多想的小李给“王某”发去了银行账户号码,随后便收到了一张网银转账成功的截图和“银行短信”,紧接着又收到了一个微信二维码。

  在为准确核实其身份的情况下,小李立即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向对方转账了1400元,第二天其向好友王某电话询问此事时,王某表示并未收到转款,此时李同学才得知好友QQ号被不法分子盗用以致自己被骗。

  此类案件不难看出,犯罪分子大多是通过盗用好友微信或QQ账号以急需用钱为由,编造各种谎言,以取得受害人同情,再以PS所谓银行转账截图或利用特殊手段发送虚假短信,告知受害人已为其打款成功骗取信任,最后通过引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或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的方式,骗取钱财。

  民警提醒:电信网络诈骗五花八门,但不难发现,其套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要目的就是让人转账,并使用威胁或催促的手段进行催款。警方在此呼吁,请多留个心眼,切实捂好你的“钱袋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曲鸿瑞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吴远国律师提供“合同审查  刑事辩护  行政诉讼  公司法务  婚姻家庭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吴远国律师,吴远国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吴远国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224922468,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吴远国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忠县律师 | 忠县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吴远国律师主页,您是第104232位访客